法制網記者 張維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任吳岩今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目前還沒有制定出台校企合作辦學法規和配套細則,還未對註冊工程師制度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行有效銜接等,這些勢必對推進工程教育改革帶來困擾,也影響了高校和行業企業雙邊合作的積極性。
  ???培養目標前瞻性不足特色不明顯
  
  教育部今日發佈《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2013年度)》(以下簡稱《報告》)。
  該報告由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會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兩所高校研究機構,深入調研了一百多所高校和有關行業協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對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工程教育質量狀況進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梳理和“體檢”,研製了《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2013年度)》(以下簡稱《報告》)。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截至2013年,我國普通高校工科畢業生數達到2876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數達到4953334人,本科工科專業布點數達到15733個,總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專業的培養目標較好地反映了行業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參與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與評價過程中。《報告》也提出,一些專業培養目標前瞻性不足及特色不明顯的問題應引起重視。
  ???八成用人單位能招聘到所需畢業生
  
  《報告》顯示,八成的用人單位能夠招聘到所需要的工科畢業生,近七成工科本科畢業生實際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程度較高。
  同時,接受調研有關行業組織也認為,面對中國工業的創新發展和國際化趨勢,工科畢業生在國際競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學科知識交叉融合能力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用人單位則認為工科畢業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需要加強,這些都要求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應適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革。
  ???教師工程實踐制度建設問題突出
  
  《報告》首次按照國際實質等效的質量標準要求,對認證專業的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等各類辦學條件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高校工科專業辦學條件基本滿足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要求,985高校、211高校辦學條件支撐度總體情況良好,一般高校支撐情況相對較弱。
  高校在保障教師工程實踐的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需要進一步加強。
  僅有少數專業形成持續改進機制
  
  《報告》顯示,我國2006年開始構建具有國際實質等效、與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2013年6月順利加入工程教育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我國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獲得了國際認可。
  截至2013年,我國已在機械、計算機、化工製藥、水利、環境、安全、電氣信息、交通、礦業、食品、材料、儀器、測繪、地質、土木等15個專業領域開展認證工作,共有137所高校的443個專業通過了認證。
  《報告》顯示,認證專業所在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校院兩級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體系,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管理制度文件,並著手建立用人單位、畢業生和行業企業廣泛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
  同時,《報告》還對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狀況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專業質量持續改進工作相對薄弱,僅有少數專業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持續改進機制。這表明高校的內部質量保障建設急需“下沉”到專業層面,建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細化標準,提高內部質量監測的有效運行程度。
  聯合辦學體制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
  
  報告"客觀指出了工程教育發展中需要重視和關註的一些主要和深層次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以解決"。吳岩說。
  吳岩表示,高校在工程教育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方面存在問題。如工科專業辦學理念與國際先進工程教育理念存在較大差距,辦學特色不夠鮮明,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以教為主”傳統教學模式仍占據主流,校內質量保障特別是持續改進管理體制機制尚未健全等。
  此外,行業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的聯合辦學體制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如行業企業參與培養目標的制定與評價、對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能力培養、學習產出評價等諸多環節帶有隨意性、片斷性和被動性,沒有在人才培養全過程進行校企深度融合,並形成制度化。
  法制網北京11月13日訊  (原標題:高校和行業企業合作積極性受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m84wmgev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