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紫薯是轉基因產品,我不敢吃”;“度娘上說紫薯不是轉基因食品啊……這到底是鬧哪樣?”;“還有這紅心火龍果,不知道都是咋培育出來的,不會是轉基因吧?”“市面上賣的玉米大部分都是新成屋轉基因?”……
  近年來,“轉基因”一詞不斷租辦公室見諸報端,市民通過各類媒體,對它的關註有增無減。而關於“轉基因”究竟可否嘗試?轉基因食物有多少已上市等話題,每天都在微博等互動平臺上熱烈議論。
  南都記者近日就“轉基因話題”,採訪廣東省農科院兩位學者,他們均稱,國內目前僅有轉基因木瓜、棉花批准在國內進行商業化種植;而剩餘馬爾地夫少部分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國內也僅允許用於原料加工。
  雜交當鋪育種其實也是一種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雜交育種技術一脈相承餐飲設備,本質上都是通過基因轉移和人工選擇的方式獲得優良性狀”,廣東省農科院作物所胡建平研究員表示,例如轉基因植物用作飼料,其實就是對其蛋白質里的某個基因進行改變,讓他獲得抗除草劑等特性,增加產量。
  而當動物將該種轉基因飼料吃下後,蛋白質就會經過動物消化完,蛋白也不會存在,更不會進入到我們的口中。
  此外,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林敏也曾表示,因為地球上所有物種起源於同一個祖先,其遺傳物質是DN A,在遺傳上具有實質等同性,這是轉基因的遺傳基礎,也是生物雜交的遺傳基礎。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基因跨物種轉移,甚至從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轉移,也能穩定遺傳和表達,因為生命來自於同一個祖先。
  林敏還表示稱,若從技術上來看,傳統雜交育種技術也是一種廣義上的轉基因技術,安全不安全關鍵在於選擇什麼性狀;而轉基因技術則是一種中性技術,安全不安全關鍵在於轉什麼基因。
  除木瓜外的進口轉基因食品都用作原料
  據農科院胡建平介紹,目前國內已批准安全證書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而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進行商業化種植。而我國批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食品必須獲得我國的安全證書。
  “也就是說現在國內市場上,除了在賣的木瓜可能是轉基因外,其餘所有食品、水果如玉米、紫薯等都不可能在市面上出現。”胡建平表示,他們沒有申請、或獲得相應證書,最多只能拿去進行原料加工,沒有經營權,國家也不允許他們流通。
  另據農業部相關資料顯示,國內所有的轉基因產品都必須在相關證書發放後才可有相應動作,而農業部對這塊的管理則採取審慎原則,通常一個轉基因產品要獲批往往要走3年左右的時間,中途充滿了各種實驗以及相應的測試。
  林敏在此前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中國進口的轉基因食品的批准程序非常嚴格。以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為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食用了多年後才批准進口。迄今為止,歐盟已經批准了17種轉基因玉米和8種轉基因大豆進口做飼料和食品,中國現在批准可以進口的轉基因玉米只有4種,轉基因大豆只有5種。
  我國進口轉基因農產品是國情所迫
  微博上,不少網友提出,作為農業大國,無論轉基因是否有害,我們都不需進口。然而兩位省農業院教授均向南都記者表示,受客觀條件所限,不進口不行。
  據廣東省檢驗檢疫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廣東檢驗檢疫局轄區進口轉基因糧食、油料共641.1萬噸,其中大豆568.9萬噸、油菜子54.6萬噸、玉米17.6萬噸,全部用作加工原料。
  而林敏此前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該問題稱,在進口問題上是“國情所迫”,在轉基因問題上則是“別無選擇”。
  據悉,在現有耕地、水資源供給條件下,靠國內生產所有農產品實現自給是不可能的。我國現在糧食的自給率總體水平不足90%,食用油自給率降到不足50%,棉花自給率在60%左右。2011年我國進口了大量的玉米、小麥、植物油、棉花、食糖和豬肉等大宗農產品,其中玉米、小麥和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就超過了1250多億斤,還進口了5240多萬噸的大豆。
  而在別無選擇上,林敏則表示在國際糧食市場上,除了美國、阿根廷和巴西等農產品出口大國生產的轉基因農產品外,別無選擇。但儘管如此,中國進口的轉基因食品的批准程序非常嚴格。
  掃盲
  可通過包裝標識識別轉基因產品
  雖然僅有部分轉基因產品准許進入國內,但仍有如糧油、木瓜等產品進入市場,那麼又該怎樣對產品進行辨別?
  記者走訪廣州一大型超市,各類包裝、不同品牌的調和油、花生油琳琅滿目,經過仔細查看,記者發現有的花生油瓶身上醒目地寫著“非轉基因”;而有的食用調和油,則產品說明的最末一行註有:“本產品所含大豆油的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
  而據胡建平介紹,主要看標識,與美國自願標識、歐盟定量標識相比,我國實施按目錄、定性、強制標識制度。據瞭解,為滿足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我國明確要求列入轉基因標識目錄併在市場上銷售的5大類17種轉基因生物,在我國都需要標識,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子油及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調和油均已標識,消費者只需在購買時認真查詢即可鑒別。
  鏈接
  小番茄、小黃瓜等不是轉基因產品
  網上流傳一份轉基因食品名單,包括“聖女果、大個兒彩椒、小南瓜、小黃瓜”。對此胡建平並不認同。
  胡建平表示,小番茄也叫聖女果,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種,只是因為個頭小、採摘不便、產量低,最早僅作為觀賞用,後來發現食用方便,口味經過改良後逐漸流行。他提醒市民,小番茄、小黃瓜、小青瓜均完全是自然產生的結果,與轉基因無關。
  此外,紫薯其實是其內部花青素累積而產生的結果,是個天然品種,其呈現紫色。此外,胡建平還表示,如大個兒彩椒、胡蘿蔔等農產品也均是因為含有不同類型的花青素,所以才表現為更豐富的顏色。他還提醒,花青素的變異在植物中很常見,像鮮花同一個品種就有不同顏色。
  歐盟和日本每年都進口轉基因產品作為食品
  歐盟1998年,批准了轉基因玉米在歐洲種植和上市,獲得授權的轉基因玉米就有23種、油菜3種、土豆1種、大豆3種、甜菜1種。除了極少數是作飼料或工業用途,絕大部分都是用於食品。2010年共有10種轉基因作物拿到了許可(歐盟網站);2012年,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5個國家批准種植轉基因作物(ISAAA)。日本連續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第三大大豆進口國,2010年日本進口了1434.3萬噸美國玉米、234.7萬噸美國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品種。(摘自《人民日報》)
  採寫:南都記者 高遠  (原標題:少量進口轉基因產品僅用於原料加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m84wmgev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